• <nav id="0ooi6"><menu id="0ooi6"></menu></nav>
  • <strong id="0ooi6"></strong>
  • <code id="0ooi6"></code>
    綠水青山如何變金山銀山? 自然資源部推薦了這批典型案例
    來源:管理員     所屬分類:通知公告     閱讀次數: 6836     發布時間:2020-04-28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印發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

    (第一批)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自然資源主管部門:

    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舉措,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取得了積極成效,形成了一批典型做法。近期,部組織編寫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第一批),現予以印發。請各地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學習借鑒,加快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相關工作。今后,部將不定期向各地推薦成功案例,請你們組織市縣積極探索創新,并及時總結報部。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

    2020423

    image.png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

    總體情況

    優質生態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維系人類生存發展的必需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過程,就是將生態產品所蘊含的內在價值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過程。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舉措,也是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然要求。
    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主要做法
        作為維系生態安全、保障生態調節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環境的自然要素,生態產品具有典型的公共物品特征,其價值實現的路徑主要有三種:市場路徑,主要表現為通過市場配置和市場交易,實現可直接交易類生態產品的價值;政府路徑,依靠財政轉移支付、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政府與市場混合型路徑,通過法律或政府行政管控、給予政策支持等方式,培育交易主體,促進市場交易,進而實現生態產品的價值。從國內外已有的實踐來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主要做法包括:

    (一)生態資源指標及產權交易

    該模式是針對生態產品的非排他性、非競爭性和難以界定受益主體等特征,通過政府管控或設定限額等方式,創造對生態產品的交易需求,引導和激勵利益相關方進行交易,是以自然資源產權交易和政府管控下的指標限額交易為核心,將政府主導與市場力量相結合的價值實現路徑。
        福建省南平市借鑒商業銀行“分散化輸入、整體化輸出”的模式,構建“森林生態銀行”這一自然資源管理、開發和運營的平臺,對碎片化的森林資源進行集中收儲和整合優化,轉換成連片優質的“資產包”,引入社會資本和專業運營商具體管理,打通了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的通道,提高了資源價值和生態產品的供給能力,促進了生態產品價值向經濟發展優勢的轉化。
        重慶市通過設置森林覆蓋率這一約束性考核指標,明確各方權責和相應的管控措施,形成了森林覆蓋率達標地區和不達標地區之間的交易需求,搭建了生態產品直接交易的平臺,打通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此外,重慶市以地票制度為核心,將地票的復墾類型從單一的耕地,拓寬到林地、草地等類型,拓展了地票的生態功能,建立了市場化的“退建還耕還林還草”機制,減少了低效的建設占用,增加了生態空間和生態產品,實現了統籌城鄉發展、推動生態修復、增加生態產品、促進價值實現等多重效益。

    美國濕地緩解銀行是一種市場化的補償和價值實現模式,其核心是通過法律明確了濕地資源“零凈損失”的管理目標和嚴格的政府管控機制,并設計了允許“補償性緩解”的制度規則,從而激發了濕地補償的交易需求,形成了由第三方建設濕地并進行后期維護管理的交易市場。濕地緩解銀行模式既保障了濕地生態功能的平衡,又促進了濕地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的轉換,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有效模式。
        (二)生態修復及價值提升
        該模式是在自然生態系統被破壞或生態功能缺失地區,通過生態修復、系統治理和綜合開發,恢復自然生態系統的功能,增加生態產品的供給,并利用優化國土空間布局、調整土地用途等政策措施發展接續產業,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提升和價值“外溢”。
        福建省廈門市五緣灣片區通過開展陸海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保護,以土地儲備為抓手推進公共設施建設和片區綜合開發,依托良好生態發展生態居住、休閑旅游、醫療健康、商業酒店、商務辦公等現代服務產業,增加了片區內生態產品,提升了生態價值,促進了土地資源升值溢價。
        山東省威海市將生態修復、產業發展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一體規劃、一體實施、一體見效”,優化調整修復區域國土空間規劃,明晰修復區域產權,引入社會主體投資,持續開展礦坑生態修復和后續產業建設,把礦坑廢墟轉變為生態良好的5A級華夏城景區,帶動了周邊區域發展和資源溢價,實現了生態、經濟、社會等綜合效益。
        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潘安湖采煤塌陷區以“礦地融合”理念,推進采煤塌陷區生態修復,將千瘡百孔的塌陷區建設成為湖闊景美的國家濕地公園,為徐州市及周邊區域提供了優質的生態產品,并帶動區域產業轉型升級與鄉村振興,維護了土地所有者權益,顯化了生態產品的價值。
        (三)生態產業化經營
        該模式是綜合利用國土空間規劃、建設用地供應、產業用地政策、綠色標識等政策工具,發揮生態優勢和資源優勢,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以可持續的方式經營開發生態產品,將生態產品的價值附著于農產品、工業品、服務產品的價值中,并轉化為可以直接市場交易的商品,是市場化的價值實現路徑。
        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鎮通過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加大對自然生態系統的恢復和保護力度,推動綠色生態、紅色資源與富民產業相結合,發展紅色教育培訓、生態旅游、會展、民宿等“綠色+紅色”產業,吸引游客“進入式消費”,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了“綠水青山”的綜合效益。
    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在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的同時,因地制宜發展生態產業,利用修復后的土地建設工業園區,引入社會資本建設光伏發電站,發展油茶種植、生態旅游、體育健身等產業,逐步實現“變廢為園、變荒為電、變沙為油、變景為財”,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
        云南省玉溪市按照“湖邊做減法、城區做加法、自然恢復為主、減輕湖邊負擔”的原則,實施撫仙湖流域騰退工程,推動撫仙湖流域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大幅增加了優質生態產品的生產能力,實現了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用地結構持續優化和一二三產業和諧發展。
        (四)生態補償
        該模式是按照“誰受益、誰補償,誰保護、誰受償”的原則,由各級政府或生態受益地區以資金補償、園區共建、產業扶持等方式向生態保護地區購買生態產品,是以政府為主導的價值實現路徑。如湖北省鄂州市探索生態價值核算方法,統一計量自然生態系統提供的各類服務和貢獻,并將結果運用于各區之間的生態補償,讓“好山好水”有了價值實現的途徑,激發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內在動力。
    二、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關鍵環節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一項理論性強、政策性強、操作性強的系統工程,必須按照“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要求,從實際出發,推動制度創新、試點實踐和政策制定。
        作為生態產品的自然本底和生產載體,自然資源為生態產品的生產和價值實現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質基礎和空間保障,自然資源部門應當成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制度供給者和重要管理者。自然資源領域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關鍵環節包括:
        一是堅持規劃引領,科學合理布局。充分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的引領和約束作用,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整體性和系統性,不斷提高優質生態產品的供給能力。對于生態環境良好地區或重點生態功能區,在加強生態保護的同時,鼓勵發展生態產業并留有一定發展空間,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對于適宜開展生態保護修復和接續產業發展的區域,可以根據生態修復和后續資源開發、產業發展等需要,合理確定區域內各類空間用地的規模、結構、布局和時序,優化國土利用格局,為合理開發和價值實現創造條件。
        二是管控創造需求,培育交易市場。通過政府管控或設定限額等措施,創造對生態產品的交易需求,引導和激勵利益相關方開展交易,通過市場化方式實現生態產品的價值。耕地占補平衡和森林覆蓋率等指標交易、碳排放權、排污權、用水權等配額交易、林權等產權交易,都是通過政府管控與市場交易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其價值。
        三是清晰界定產權,促進產權流轉。生態產品是自然資源的結晶產物,自然資源的產權決定了生態產品的產權歸屬。對自然生態系統進行調查監測和確權登記,摸清區域內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權屬等現狀,開展生態價值評估,是實現生態產品價值的基礎。同時,將分散的自然資源使用權或經營權進行集中流轉和專業化運營,也有利于提升生態產品的生產能力,創新多元化、市場化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
        四是發展生態產業,激發市場活力。將生態產品與各地獨特的自然資源、歷史文化資源等相結合,發展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等生態產業,將生態產品的價值轉化為可以直接市場交易的商品價值,通過游客“進入”消費、商品“對外”銷售等方式激發市場活力,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五是制定支持政策,實現價值外溢。除直接市場交易外,生態產品的價值還可以通過土地等資源載體的增值和“外溢”來實現。因此,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過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支持政策和激勵措施,包括國土空間規劃中的功能分區、規劃用地布局、土地供應、建設用地用途轉換、資源有償使用、生態補償政策等。


    国产成人在线视频